來源:北京日報
“最快的冰”展示中國制冰師風采
2022-02-07
分享:

"保證冰面始終處于完美的狀態(tài),為全世界的運動員提供最好的場地保障!”從眼下一直到冬奧會結束,邵懿的目標簡單而明確。

1月初,作為國家速滑館冬奧制冰團隊負責人,他帶領4名來自哈爾濱和長春的中國制冰師、5名制冰助理,與馬克·麥瑟等5名外籍制冰專家一道,組成一支15人的制冰團隊,為速滑館進行冬奧會前的最后一次制冰。

經(jīng)過10天忙碌,1月24日這天,北京冬奧會速度滑冰比賽賽道制冰完成。“最快的冰”如期亮相,意味著“冰絲帶”已具備運動員上冰條件。

“冬奧會對冰面要求極高,冰面就是運動員揮灑汗水的戰(zhàn)場,容不得一點馬虎。”邵懿全程參與了國家速滑館首次制冰、測試活動制冰、測試賽制冰以及冬奧制冰,4次制冰經(jīng)歷,讓他越來越清楚自己肩上的擔子究竟有多重。

冰板清洗、底冰澆筑、冰漆噴灑、安裝冰面Logo以及后期澆冰車進行日常維護,制冰過程有一整套流程。“這是冬奧賽場,確實不同以往。”邵懿說。

“剛開始需要冰密度大一些,使底冰與冰板凍得更結實。隨著冰面越來越厚,就需要最上層的冰密度變小,這樣摩擦系數(shù)也就變小,運動員受到的阻力也就更小。”邵懿解釋道。

這次冬奧制冰的冰面Logo設計,無論在數(shù)量上還是圖形面積上,相比之前也大有不同。具體來說,冬奧場地內的Logo由之前的2個增加到6個,尤其是“BEIJING 2022”的Logo長達20多米,為保證準確度和完美度,制冰團隊比照實物做一個模具,先將模具放在冰面上,確定好中位線、每一個字符的位置和方向后,才將實物Logo放在點位上。

哪個環(huán)節(jié)更關鍵?在這位制冰師的眼里,整個制冰過程每一個環(huán)節(jié)都非常重要,因為只要其中一個環(huán)節(jié)出現(xiàn)問題,就會對后面產(chǎn)生很大影響。盡管工序復雜、任務繁重,除去場地清潔,制冰團隊僅用10天就完成此次制冰任務。

作為北京“雙奧”的見證者和參與者,2008年,邵懿畢業(yè)后來到北京國資公司,參與過北京奧運會網(wǎng)球比賽的賽前籌備和賽事保障。之后,他進入國家游泳中心負責體育賽事、群眾健身等運營。這幾年,他又進入國家速滑館開展場館建設和冬奧籌備。

目前國內的速度滑冰館并不是很多,中國制冰師更是稀缺。“零基礎”起步學習制冰,一路走來,邵懿收獲滿滿。他努力學習英語尤其是制冰常用的專業(yè)術語,更直接地跟國際制冰專家交流學習;為了解速度滑冰運動規(guī)則,他還考取速度滑冰國家一級裁判,以便更好地完成“冰絲帶”制冰任務。

“馬克對冰面就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。”邵懿感慨地說,來自加拿大的外籍制冰專家馬克·麥瑟對他影響很深。馬克對冰面的熱愛程度和嚴謹態(tài)度,感染著制冰團隊的每一個人。邵懿清楚地記得,制冰團隊每天早上第一件事就是巡查冰面,有一次冰面上有腳印,馬克親自去拿小鏟子把腳印一點點鏟除。

1月23日,場館運行團隊正式進入賽事閉環(huán)管理狀態(tài)。接下來,邵懿將與團隊一起堅守在國家速滑館。制冰團隊每天都需要對冰面進行維護,用澆冰車先刮去冰面上雜質,再用80攝氏度的熱水澆冰,以提高冰面的平滑度和光澤度。冬奧會期間,他們將根據(jù)每天賽事和訓練安排持續(xù)維護冰面。

“中國制冰師在國際舞臺上展示機會不多,這次冬奧會是我們提高和學習的寶貴機會。”邵懿期盼著,能在冬奧會舞臺上展示出中國制冰師的風采。隨著冬奧會進入最后的倒計時,他愈加期待那一刻的來臨。